四川双流法院: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,逐步构建法院工作全覆盖智慧体系

2019/11/19

 智慧前言 


七十载奋斗拼搏,时间记录下辉煌的历程。人民法院在砥砺前行中紧跟时代步伐,在信息技术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、勇立潮头。翻开历史波澜壮阔的残卷,改革开放书写出崭新的时代华章,中国经济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,迫切要求司法更高水平、更高层次的保驾护航。


从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《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》开启人民法院信息时代的大门,到2019年《人民法院第五个改革纲要》为智慧法院建设向深水领域智能化迈进划出清晰路径,三十年信息化历程,公正为民始终是人民法院坚守的初心。走进新时代,迈向新征程,智慧法院建设的足音,铿锵有力,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,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,推动“智审、智执、智服、智管”建设,实现法院工作与信息技术全方位深度融合,行稳致远、永不停歇,为公平助力,为正义加速。


“一站式”服务人民群众 


依托双流法院“诉非大超市”,建成“一站式”诉讼服务中心,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。配置信息发布系统、排号系统、自助立案查询一体机、诉讼服务一体机等软硬件设备,提供案件受理、诉讼服务、信访接待、材料转接、档案查询、诉调对接、执行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;通过阳光司法APP与法院官方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平台,建立与公众的便捷沟通渠道,实现实时参与、即时互动;在基层社区建设15个社区诉讼服务站,以“社区诉服通”一体终端机为载体,为社区居民提供 “家门口”的便捷司法自助服务;建设“和合智解e调解室”,扩充259名特邀调解员队伍参与线上调解工作,通过当事人网上会面方式,实现在线解纷,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。


“定制化”服务审执工作 


引入案件“诉前调解”系统,落实案件“双向转诊制度”,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实质化运行。每个案件加强立案前辅导,做好纠纷“望闻问切”,引导当事人积极使用非诉解纷方式,在立案前最后一次将矛盾纠纷分流化解,实现“实质化解、减少诉累、法官减负、群众受益”。对不适宜调解或调解未成功的案件,材料与信息可一键导入案件诉讼系统,方便法官继续办理案件后续流程。


建设集中送达中心,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,整合窗口预约送达、邮寄送达、公证协助送达、电子送达、网格员送达、诉前调解送达、保全组送达七种方式,搭建“一心二维七整合”系统集成送达模式破解送达难题,为当事人提供“一站式”送达服务。 

建设类案速裁平台。为银行、律所、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提供批量、智能化的案件起诉功能,支持法官对大量案件进行集中立案,通过提供要素模板集中导入系统,减少法官大量的录入劳动。打破地域限制,采用人脸识别身份信息比对、语音识别、视频庭审、电子签章等技术,对批量处理案件合并,进行网上联审。实现在线开庭、在线质证、在线笔录生成、在线笔录确认等庭审功能,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庭审过程,并且保障庭审过程安全可靠。平台直接提取原告起诉数据及庭审笔录,根据法官确认的要素来核定判决文书需要生成的内容,并辅以令状式裁判文书附表的形式,最终智能形成裁判文书。

引入道路交通事故纠纷“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”平台,利用大数据共享功能,实现与公安部门的数据交换以及与人民调解组织、保险公司及法院的数据共享,提供全程在线调解、在线损失确定、伤残鉴定、“一键理赔”等服务,实现90%的纠纷化解于诉讼外。

.整合政法信息资源,实现政法机关信息资源共享融合,实现刑事案件电子卷宗在“法、检、公、司”之间网上流转,并在办案程序中嵌入证据指引功能减少司法任意性,防范冤假错案。